区块链公有链有几条:企业级区块链系统常见模块与Hyperledger Fabric 1.0特点的知识汇总!
区块链技术在不同的企业,需求是不同的。各行各业在扩展性、可信度、合法性工作流复杂度以及安全等级等方面的需求和用途都是不一样的。
但目前来说,企业级区块链系统中常见的模块主要有:
成员管理、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应用程序、系统集成、系统管理、密钥管理、加解密算法、分布式账本、事件机制等。
在此,对于用户可能主要关注的点是智能合约和应用程序等;研发人员更多的可能是关注加解密算法、事件机制等。
另外,在具体的区块链系统的设计上,由于一些企业要求快速达成网络共识以及快速确认,一些企业则可以接受相对较长的处理时间以兼顾其他需求。所以,区块链系统在设计上,个人认为必须要有“量身定制”的感觉,区块链技术还在发展当中,目前没有也没必要固化其中的设计。
在通用的区块链技术当中,Hyperledger Fabric 1.0 是一个目前发展不错的技术,其设计的目标是利用一些成熟的技术实现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
超级账本其采用了模块化的架构设计,复用通用的功能模块和接口。
模块化的方法有以下好处:可扩展性、高灵活性;减少升级和修改过程中的影响。
Hyperledger Fabric 1.0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模块插件化
很多功能模块都实现了可插拔,比如CA模块、ESCC、VSCC、BCCSP、共识算法以及状态数据库存储等。系统提供了通用的接口以及默认的实现方式,这基本满足了大部分的业务需求。当然,在扩展上这些模块也是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扩展的,最终再集中到系统当中。
容器技术
Hyperledger Fabric 1.0 的节点和链码都使用了容器技术,默认运行在安全的容器当中。在此,外部系统或应用程序要想操作链码,必须通过背书节点提供的接口转发给链码进行执行,是无法直接对链码进行操作的。链码运行在容器提供的安全沙箱环境当中,和背书节点的环境是隔离的,其中一方受到安全问题,不会互相影响。
高扩展性
Hyperledger Fabric 1.0 是在 0.6 版本的基础之上对 Peer 节点的角色进行了拆分,现有背书节点(Endorser)、排序服务节点(Orderer)、记账节点(Committer)等。不同的节点承担不同的功能。
在此,节点可加入至不同的 Channel 中,链码也可运行在不同的节点之上,这样一来并行执行的效率和吞吐量就能得以提升。
高安全性
Hyperledger Fabric 1.0 提供的区块链网络是授权访问网络,节点共同维护成员信息MSP(Membership Service Provider)模块验证、授权了最终用户之后,方可使用区块链网络的功能。
而且,多链和多通道的设计,对实现数据隔离非常有利,其也提供了应用程序和链码之间的安全通道,这进一步完善了隐私保护。
声明:本文由入驻区块网专栏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区块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更多名家专栏精品文章:http://www.qukuaiwang.com.cn/zhuanl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