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数字货币平台被骗:古今区块——用了七百年研究出来的私链,三省制度
一、古代私有链,三省制度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一直讲究俩字:制衡。
啥叫制衡呢?简单来说就是每一个官职的权力不能太大,成为部门“大哥”。皇帝老大的地盘上出了一个大尾巴狼,这还了得。
于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历史不断的前进中,以皇帝为首的中央官僚制度逐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
但今天,我们只聊三省。三省是哪三省呢?
三省分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而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我们如果按现在的眼光来看,中书省是做计划的,而门下省是检查计划能不能施行,合不合理的,尚书省等他们俩觉得行了,拿过来看看实际操作咋样,如果行的话,就干一票。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一个机构好像就够了。不就是想做啥事,先做个计划,计划做完了检查一下,没问题了开干呗。
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国家大事不是装修刷房子,在三省制度出现以前,由于官僚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皇权受到了威胁。
比如说秦朝的赵高,一个小小的中车府令,实际上就是个管马车的,结果竟然有和丞相李斯伪造诏书的机会,逼秦始皇儿子扶苏自杀,让皇帝小儿子胡亥继位。也就是说,他有代替秦始皇宣读诏书的权力。但最坑的是,一般皇帝的诏书只有一份,而且恰恰还在赵高手里,秦朝大臣也只能干瞪眼。
这就说明,国家政令如果由一个部门来完成,这个部门的老大容易膨胀,一膨胀就要挑战皇权了。李斯明显是被下了降头了,聪明了一世,结果栽在小人手里,也说明李斯膨胀地忘了自己是谁了。
从秦朝到隋朝,皇帝都在思索一件事,怎么让手底下的大臣不会合起伙来对付自己呢?
于是三省制度慢慢就出现了。三个省的长官是同样的级别,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任何政令起草资料都是一式三份,而且每个省的长官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不会相互串通一气,架空皇帝。
这实际上,就是区块链中私有链的雏形。
二、皇帝的分布式账本
私有链是指其写入权限仅在一个组织手里的区块链。读取权限或者对外开放,或者被任意程度地进行了限制。私有链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我们把三省制度放入私有链中。皇帝和三省都有写入权限,但再往下就没有写入权限了。皇帝作为私有链的中心,三省作为私有链中的三个重要节点,起到了分布式记账的作用。其实这个私链,可以说是完全为皇帝服务的。
那么,我们这个三省链有啥优势呢?
1、保证运行效率
三省制度在防止一人专权独断的基础上,保证了较高的行政效率。这样不至于出现一堆部门审来审去,一个月干不成几件事。实际上后来三省制度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但这都是以后部门冗官的结果了。三省作为少量的重要节点,对于皇帝来说有很高的信任度,并不需要很多部门来浪费时间。
一个私有链的交易速度可以比任何其他的区块链都快,并不是一个区块链常规数据库的速度。这是因为少量的节点都具有很高的信任度,并不需要很多节点来验证一个交易。
2、保密机制完善
我们都知道,对于政治来说,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公布于众的,也需要一定的保密机制。而三省制度以少量的节点,保证了政令和军国机要不会被较多的人知晓。
私有链使得秘密数据在每个节点都做了分布式记账,但相对来说可以访问数据的节点还是比较少的,不用处理访问权限和使用权限,数据不会公开地被拥有网络连接的任何人获得。
3、降低运行成本
对于皇帝来说,三省制度也降低了行政成本,三省分工明确,不会出现一个部门负全责,造成政策条令制定的延迟。而且三省可以集思广益,不会因为上下级关系而出现官员不敢说出自己想法的情况。这就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私有链上可以进行成本很低的交易。因为一个实体机构控制和处理所有的交易,并不需要大量的节点进行验证,即使多个机构处理交易,不得不增加一定节点,也不会产生很高的费用。
4、维护中央集权
三省制度可以更好地维护中央集权。虽然说三省制度分散了权力,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实际上,还是为了保护皇权不受威胁,更好地维护皇帝这个中心的绝对权力。
正是这种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在目前的环境中欣然接受私有链,银行和政府在拥有既得利益的基础上没有任何损失,它们用于跨国贸易的国家法定货币价值依旧。由于公有链的应用是保护像比特币这样新型的非国家性质的货币,对核心利润流组织构成了破坏性的威胁,这些机构对公有链就不会那么友好。
皇帝的分布式账本,花了七百年做出来的,还能差了吗?我们可以看到,私有链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挥巨大的价值。
更多专栏文章:http://www.qukuaiwang.com.cn/zhuanlan
声明:本文由入驻区块网专栏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区块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